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散文随笔 > 生活随笔

且做庸才

作者:南风 来源:17作文网 日期:2021-04-10点击:
  遥远的记忆里,老人似乎总坐在门前竹凳上,望日升日落,弹一曲纸短情长,道一声“且做庸才”,白云飘忽,彩霞氤氲了人间。

  外公农作后,时而置一泛旧竹凳于院门旁,坐下来,仍算清亮的双目瞧着远方,不知在思考着什么。有时兴起,从屋里翻出几本老书,拉着我认一个个铅字。我若是烦了,定是要求外公唱曲儿的。他会到屋里取出木盒,打开锁,将那泛着柚木光泽的二胡抱在怀中,坐回门前。只见他微闭上眼,吐出一口浊气,弓便一颤抖,与弦共舞,须臾间音符如水流淌,轻声诉说着生活。已显沧桑的嗓唱着江南小调,和着风的轻微絮语,摩挲着耳蜗,向一个孩子娓娓道来。

  年幼的我尚懵懂不知事,只依稀记得豆黄叶疏时,午后暖阳伸出小小的触角,点了点小童脑袋上的绒毛。我知道,那时,外公身上定是有微光的。

  外公是个农民,而他又不该只是农民。幼时居住乡下,倒也从他人口中听来些当年。外公年轻时也是个风风火火、心怀大志的小伙子,一心要到大城市去闯荡。可人算不如天算,生于斯,长于斯的他,即使受过教育,读了好些书,却还是只得局限于这一隅田地,沾染上醇厚的乡土气息。

  若恰遇人与之攀谈,戏问他是否后悔当年选择,他也只笑,打着哈哈儿:我这个人呐,不就是个庸人,没什么大作为的。活了大半辈子,若是能被称作庸才,倒也心满意足了。

  童年悄然散去,如丝如缕。那句“且做庸才”的不明其意,竟与水乡弦音一同留下印迹,难以忘怀。

  带着稚嫰的疑问,我愿在浮世尘杂里寻觅一个答案。

  孔子曰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者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者,民斯为下矣。”后人曾解读为“困而学之是庸才,困而不学是蠢才”。这般看来,“庸才”似是遇到困难才知努力,碌碌无为的一群“空心人”。被生活消磨了激情,只知机械而麻木地活着,如此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难道真是外公口中愿成为的“庸才”吗? 

  有人说:世上有三种人,天才,庸才和蠢才。天才,蠢才居两极,庸才居中。这对庸才的贬低之意味消减了不少,却依旧在“比较”的铁蚀框架里挣扎。听那些早已成型的定义,眉头慢慢皱紧。这绝不会不是我的答案,可彼方何处寻觅?

  我们不如抛开“天才蠢才”一类不谈,将眼界放到人间,看日常琐碎,看光影变幻。

  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逐渐开始思考较深层次的道理,有关于人,关于生活。人们形形色色,来去匆匆,所忙碌的,也多是着手当下而已。他们在做的,或许也多是只为完成一件事,有目标,或没有,其真实的价值和意义难以用具象化的事物去衡量。你要说用获得的利益去评价一个人的作为,未免狭隘了些。

  就我个人而言,作为学生,学业实为重要的。有时我会将成绩看得很重,觉得不拔尖就没有希望,未来艰险,把自己恼得晕头转向,丁点儿不讨好。终于自我和解后,又慌不迭地反省先前做的无用功。好笑的呢,即便是当下,我偶尔也会陷入两难境地。学业和能力,本无明细间隔,可人本就是矛盾体,沉闷安稳或是剑走偏锋,选哪个都是错。叹口气,抬眼望窗外,黑色幽幽的,深不见底,又想:何必,却偏偏放不下。

  世间多繁杂,有人的地方,就有生活百态千姿。哪有那么高尚智极的人,我也不曾见有卑鄙到骨子里的,都是普通人,为了这个或那个普通地活着。

  人皆平凡。

  有的人拼搏进取,不达目的决不罢休,即使头破血流;有的人自甘堕落,停滞脚步放弃希望,不见世间繁华。过于激进最终还是会伤了自己,也伤了他人。想外公当年的不得已,为了清贫的家,或也为了自己,留在这里,生儿育女,耕田种瓜。若是一蹶不振,消极应世,自然也失去了活着的意义。余华的文字,不禁引起我的思考:外公,是想对他的选择负责吧。既然选择这样的乡土生活,那便“安之”,乐于此罢了。

  教养儿孙,二胡小调,午后暖阳,闲时畅谈,还有那些老旧泛黄的书页,似乎都成了外公生活中的调味品,是生活的一部分,想来已是人生。

  那末,“庸才”,应是平凡普通者,面对不同的人生境况,随遇而安,也确实不甘庸常,而守一方净土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,度过短暂的一生,去活“自己”。

  时代的脚步很快。追求卓越,做人上人,成了人们心中普遍的向往和期许。但人不能都做最好的,蛋糕总会分完。或许,拒绝麻木,努力实现自我价值,获得自我认同,也便如外公所说的那样:且做庸才,足矣。
关注公众号

17作文,致力于推广新思维、新表达、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理念,实时更新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动态。

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文章评论

图文推荐

最近更新

猜你喜欢

榜单点击排行